“十八大”以来伊春市建设领域蓬勃发展项目投资硕果累累

来源:伊春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2-10-10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建设事业成就辉煌,固定资产投资实现跨越式发展,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房地产开发业翻天覆地变化,建筑市场繁荣发展,城镇化步伐加快,人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一、固定资产投资跨越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领域全面提质增效,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在重点项目强力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呈跨越式发展2013年至2021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超千亿,达到1017亿元,年均完成投资超百亿元,累计新开工项目1616个,竣工项目1365个。亿元以上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90亿元,占全部投资比重的58.0%,新开工的亿元以上项目累计达到187个。总投资40亿元铁力钼矿项目、30亿元华能伊春热电项目、24亿元汤旺河至伊春公路改扩建工程、15亿元建龙西钢140万吨焦化项目纷纷竣工,在一大批省、市重点项目投资强力带动下,特别是亿元以上大项目支撑下,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跨越式发展。

二、投资结构逐步优化产业层次不断提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做好“三篇大文章”,做大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促进经济结构逐步优化,产业层次不断提升。2013年至2021年,第一产业累计投资84.8亿元,年均增长2.3%,增速快于二、三产业14.5和1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累计投资401.9亿元,年均下降12.2%;第三产业累计投资530.9亿元,年均下降8.1%。2021年全市三次产业投资结构比重由2012年的4.6:42.1:53.3,调整为12.5:25.9:61.6。

    

 

三、基础设施投资蓬勃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基础设施投资蓬勃发展。2013年至2021年,全市基础设施投资累计完成354.3亿元,年均增长1.0%,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2012年的16.6%提高到2021年的49.3%。华能伊春热电厂热电联产项目建成使用,中心城区供水工程投入使用林都机场新航站楼投入使用,新公路客运中心运营,伊春至嘉荫公路通车,铁力至伊春铁路建设加快,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投入使用,助推城市功能提升。

四、社会领域投资飞跃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加大对教育、卫生社会、文化体育等社会民生领域的投入,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公办幼儿园建立,医院救治能力提升建设,全民健身中心建设等一批社会领域项目竣工,全市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升。2013年至2021年,全市社会领域累计完成投资47.6亿元,年均增长2.5%。教育资源整合改善扩充,累计完成投资9.2亿元,年均增长2.9%。城乡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改善,卫生社会累计完成投资15.7亿元,年均增长20.8%,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连续两年增速超过50%,为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奠定良好基础。文化体育事业快速发展,体育中心场馆面向广大市民开放,增加全民健身设施,累计完成投资22.4亿元。

五、房地产开发翻天覆地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生提高,全市房地产开发业迅速发展,开发规模不断扩大。2013年至2021年,全市房地产开发累计完成投资93.4亿元,房屋施工面积累计达1047万平方米,其中住宅施工面积累计846.7万平方米。2021年全市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28.9%,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0.6%。悦林小镇、亲民小区、站东家园、翠湖新城、林泉小区等棚户区改造,溪语墅、松韵城、松韵新城、星河湾、龙栖湾、凤凰水岸居住区等开发建设,城镇居民居住条件发生根本性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六、建筑市场繁荣发展加快城市建设步伐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城镇化建设加快、建筑市场繁荣发展,推动了建筑行业发展的步伐。全市建筑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实力不断增强,管理水平逐步优化,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截止2021年,全市总承包或专业承包资质建筑企业99户,比2012年增长43.5%,其中二级资质建筑企业19户,比2012年增长90%;建筑企业资产合计比2012年增长17.8%,全员劳动生产率由2012年的19.8万元/人提高到38.4万元/人。2013年至2021年建筑企业累计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34.1亿元。建筑行业的发展,改变了全市城乡面貌,加快城市化进程,建设了具有林区特色文化中心、体育中心、旅游中心、最佳人居中心等综合功能生态旅游城市,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