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伊春市旅游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来源:伊春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2-09-28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年初以来,伊春市委市政府坚持“生态立市、旅游强市”发展定位不动摇,深耕森林生态旅游业有力推动了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为了解旅游业发展情况以及对住宿餐饮业动作用,对全市部分景区和随机抽取的限下住宿餐饮业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旅游发展质量显著提高助推餐市场繁荣活跃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一)景区调查对象:在营业收取门票的景区17个,其中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6个、3A级景区6个、其他景区4家。

(二)限下住宿业:从类型看,一般旅馆45家、民宿6家、其他住宿业4家;从位置看景区周边7家、主城区33家、乡镇15家,共55家限下单位。

(三)限下餐饮业:景区周边5家、主城区36家、乡镇14家,共55家限下单位。

二、旅游业发展现状

全市持续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加强旅游品牌建设和营销推介,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为旅游企业纾困解难,旅游市场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发展质量显著提高

(一)旅游景区不断提档升级。全市持续推动旅游项目建设,打造特色森林生态旅游产品,完善升级景区各项配套设施。新建成了汤旺河林海奇石风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启动了五营国家森林公园5A级景区创建;九峰山养心谷景区今年对阳光餐厅、珍禽馆、瑜伽馆等进行完善,续建了自然教育馆、原始森林观光甬道、游客接待中心、中医养生馆,启动了景区道路升级新建项目建设;溪水国家森林公园新增了鹿溪牧场、水上乐园、萌宠乐园等项目,形成了融合发展态势。旅游景区日臻完善,特色旅游产品更加丰富,接待能力不断加强,为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旅游配套服务更加完善。一是旅游通达性显著提升。全市强化建设了“快进慢游”旅游交通网,伊嘉旅游主廊道现已全面贯通,11条旅游风景道辐射全域,拓展林都机场服务功能,每日增加了一班北京航班,到伊春无论团体游还是自驾游都更加便利快捷。二是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今年,全市108名旅游从业人员参加了全省旅游管理及从业人员培训班,通过针对性和实用性较强的培训,提高了全市旅游服务水平和专业技能。三是景区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备。上半年新建(提升)“森林书房”20处,旅游厕所18处。四是智慧旅游更加完善。全市12家4A级以上景区,已全部打通省、市级智慧旅游管理平台,实现了旅游景区数据、信息、视频互联相通。

(三)伊春旅游名片更加响亮。一是继续深化媒体平台宣传,伊春旅游知晓率和影响力不断增强。线下通过在多种媒体、重点区域播放伊春旅游广告;打造线上宣传平台,上半年“林都伊春”抖音号粉丝量突破18.8万,位列全省各地市旅游短视频号第1名“乐享伊春”快手标签页播放量突破4700万#伊春旅行#微博话题阅读量超过1.4亿;组建伊春旅游推荐官团队开展本土化宣传。二是特色活动赛事,叫响伊春旅游。年初以来,全市策划举办了“2022年5.19中国旅游日伊春市主题活动”“中国伊春·蓝莓公主大赛”“伊春森工桃山露营大会暨悬羊峰帐篷节”“首届黑龙江伊春森林露营大会”“2022徒步中国·全国徒步大会(伊春森工桃山站)”等活动,有力提高了伊春旅游的知名度。在全省范围内率先组织大型团队入伊旅游,出台“林都仲夏惠游季”补贴奖励活动,使伊春旅游更加吸引人、更加响亮。

(四)旅游经济迅速升温。随着疫情形势持续向好,旅游市场稳步提升,尤其是7月份旅游旺季以来,全市游客人数快速攀升,旅游市场日趋火爆一是超八成景区接待游客明显增多,重点景区井喷式增长。在一系列助推旅游市场发展的举措下,来全市旅游的人数显著增加。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1-8月份,82.3%的景区接待游客人数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多,其中71.4%以上的景区游客增长20%以上。受疫情和季节影响,全市大部分A级景区6月份陆续恢复营业。从重点景区看,1-8月份,九峰山养心谷接待游客28.3万人次、汤旺河林海奇石景区12.2万人次、嘉荫茅兰沟国家森林公园12.2万人次、五营国家森林公园9万人次、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7.2万人次、西岭森林生态旅游度假区6.2万人次,接待游客数量均超去年同期水平,个别景区超过接待能力“人满为患”。二是景区门票收入大幅增加。调查结果显示,1-8月76.5%的调查对象景区门票收入同比增加,其中61.5%的景区门票收入增长超过30%。三是旅游经济总体实现较快增长。1-8据文旅部门初步统计,全市接待游客765.52万人次,同比增长19.2%;旅游收入54.73亿元,同比增长22.1%。

三、旅游带动住宿餐饮市场火热

全市让“人和心总有一个在伊春”的旅游体验更优更新,优质的旅游品牌,丰富的文化旅游业态,特色旅游精品路线,康养游、研学游、自驾游、乡村游吸引了大量游客,搅热了全市住宿餐饮市场。

(一)住宿业“一床难求”。全市旅游旺季期间,住宿床位供不应求。据调查了解,7、8月份旅游旺季,宝宇森林生态小镇、九峰山养心谷等大型景区都异常繁忙,最少要提前一周预定房间,景区内的独栋别墅、联排别墅几乎天天爆满。市内较大的宾馆更是“一床难求”。随着住宿条件逐步改善,服务质量的提高,限下住宿业同样火热。从入住率看,超八成调查对象入住率有所提高。今年6-8月83.6%的调查对象入住率有所增长,其中入住率增长10%以下的占15.2%、增长10%-20%的占50.0%、增长20%-30%的占13.0%、增长30%-40%的占13.0%、40%以上的占8.8%。从营业额看,限下住宿单位营业收入增加明显。调查结果显示,80.0%的调查对象今年1-8月营业额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其中增长10%-20%的占47.7%、增长20%-30%的占27.3%、增长30%-40%的占6.8%。景区周边的调查对象住宿业营业额全部增长,其中71.4%的住宿业营业额增长20%以上。

(二)餐饮业较为火爆。游客激增催热了餐饮市场,加之餐饮消费观念由追求环境、档次逐渐向特色、品味转变,限下餐饮单位的特色性、灵活性和多样性,迎合了广大消费者的口味,发展愈为迅速。调查结果显示,6-8月78.2%的调查对象餐饮上座率同比有所增长,其中,增长10%-20%的占34.9%、增长20%-30%的占39.5%、增长30%-40%的占7.0%、40%以上的占7.0%。从1-8月营业额看,76.4%的调查对象今年1-8月营业额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其中,增长10%-20%的占38.1%、增长20%-30%的占40.5%、增长30%-40%的占7.1%。在溪水景区农家乐经营者刘养顺说:“开了好几年农家乐,就数今年生意最好!”在嘉荫县开了多年饭店的小许说:“入夏以来,游客骤增,饭店主打的冷水鱼几乎桌桌必点。”游客消费有力推动了餐饮市场发展。

(三)旅游业动作用显著增强外来旅游人数增加成为住宿餐饮业快速恢复的主要动力。在问到“您认为助力住餐业恢复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时,有59.1%的调查对象回答是外来旅游人数增加。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有力提振了住宿餐饮业经营者信心和市场预期。在110家限下住餐调查对象中,73.6%认为全年本单位营业额将有所增加、17.3%认为与去年同期持平;在对今年住宿餐饮行业整体运行状况预期上,70%的调查对象持乐观态度。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年初以来,在各项有力措施的推动下,全市旅游产业取得了较快发展,对消费市场起到了较大的辐射带动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发展的问题,影响旅游消费能力的提升。

(一)旅游产品不够丰富,公共基础设施服务有待进一步提升。一是全市景区分布较为分散,游览线路过长,难以调动游客的游览兴致。二是旅游产品多以观光类为主,休闲度假旅游产品较少,体验项目设计不多,游客参与度低,缺乏更多的热点产品牵引客源市场。三是部分景区公共交通不健全、旅游引导不够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服务质量等方面与游客需求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景区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

(二)品牌影响力不够,市场客源不广。旅游营销资金不足,无法利用融媒体、自媒体进行具有影响力的宣传推广,对伊春旅游知名度的提升造成了一定限制营销推介有待进一步加强。游客仍以市内游、一日游、短途游的大众游客为主,停留时间长、消费能力强的中高端游客不多。

(三)旅游季节性较强,旺季时间较短。受气候、区位条件和旅游资源特点等因素影响,全市主打的森林生态游、边境游、湿地游、避暑游等旅游产品,旺季在6月至10月间,客流高峰主要集中在7-8月,时间相对较短。漫长冬季的冰雪游与省内哈尔滨、牡丹江以及东北三省其他旅游城市相比等地相比,没有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不优,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对全市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发展带一定程度的影响。

五、推动旅游发展,增强带动消费能力

(一)加大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开发提升旅游产品。一是完善旅游景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公路的旅游串线功能,打造四通八达的旅游公路集散路网,提高景区的可进入性。优化和完善旅游线路沿途、旅游街区、景区景点等区域厕所、停车场、旅游标识和服务指引标志。建设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旅游集散网络。开展旅游线路、门票、住宿、餐饮等一体化的旅游线上服务。二是利用好丰富旅游资源,开发提升旅游项目和产品。利用森林、冰雪、湿地、界江、民俗、文化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提升观光游览、养生康养、运动赛事、休闲体验、科普研学等多元化、特色化的旅游项目和产品,提升旅游吸引力、竞争力和游客体验感、满意度。

(二)加强旅游营销推介,拓展游客源市场。一是丰富旅游宣传载体,提高品牌影响力。以“林都伊春•森林里的家”旅游城市形象品牌为统领,与国内知名互联网络平台开展合作,策划一体化、主题化的整合营销,加强品牌辨识度、提升品牌美誉度、强化品牌传播力。创新“传统媒体+新媒体+自媒体”宣传营销手段,充分发挥融媒体、自媒体的宣传推广作用,培植家乡短视频创作队伍,不断扩大互联网声量。二是完善旅游营销定位扩大外阜客源市场。在巩固省内大众客源市场的基础上,重点拓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中高端远程客源市场,吸引消费能力强、注重体验性的客源。

持续开展特色旅游活动,为伊春旅游造势。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旅活动,加深游客游玩体验和旅游印象。举办承办冬泳、自驾越野、森林马拉松、徒步、露营等各类赛事活动,继续举办承接“森林生态旅游节”“东北亚伊春森林博览会”国家、省级各类培训会议会展活动以赛事、会议、节庆活动为载体,扩大旅游影响力。同时,制定旅游团队住宿、餐饮、接待服务等行业标准,提升伊春旅游接待服务水平提高行业竞争力,增加游客停留时间,进一步发挥以旅带消作用

开展多业态合作,促进消费市场活跃。发景区景点门票住宿、餐饮、文化娱乐等相关产业相融合的旅游产品,带动旅游相关产业发展,延长旅游产业链条。依托森林特色景观、生态环境,建设一批具有现代林区特色的各档次民宿,适度增加住宿业接待能力。鼓励住宿业多业态、季节性经营,建立旅游淡、旺季产业转换机制,降低年度空置率,提高住宿业入住率。深挖掘独有文化资源,创作独具林区特色的旅游演艺作品。利用全市丰富的森林绿色有机食材,打造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美食品牌,推出特色菜品,培育夜间旅游消费市场使旅游与消费结合得更加紧密,助推消费市场繁荣兴旺。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