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六地市消费品市场发展状况比较分析

来源:齐齐哈尔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2-09-28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近两年由于受疫情影响,齐齐哈尔市消费品市场一直处于恢复发展阶段,本文通过齐齐哈尔市与哈尔滨、大庆、牡丹江、佳木斯、绥化五个地市2021年消费品市场运行状况的比较分析,客观反映齐齐哈尔市与这五个地市之间消费品市场发展存在的差异,为进一步推动全市消费品市场的持续稳定发展、提升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提供参考。

一、全市消费品市场总体发展状况

2021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同)增长8.8%,与2020年同期增速相比高20.4个百分点。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全市城镇消费品市场零售额增长8.6%,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6.8%;乡村消费品市场零售额增长10.4%,高于城镇消费品市场1.8个百分点。

按消费形态分,全市商品零售增长8.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9.6%;餐饮收入增长8.7%。

二、消费品市场比较下的齐市特点

(一)消费品市场规模偏小,仍然处在恢复阶段。

从总量规模看,2021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1.1亿元,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2%,六地市中位列第5,与第4的绥化只差7.9亿元,高于佳木斯,但与哈尔滨、大庆和牡丹江规模相差较大。

从增速看,2021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8%,与全省平均增速持平,六地市中位列第5,比哈尔滨高1.8个百分点,与增速最高的佳木斯相差3.0个百分点。

(二)市场主体数量稳步增长,市场活力不断增强。

2021年,全市限额以上贸易单位共417户,位居六地市第3,居于哈尔滨和大庆之后,分别比2020年和和2019年多125户和157户,户数为近几年新高。其中,限额以上法人企业311户,位居六地市第5,比排名第3的牡丹江和佳木斯少16户,差距不大;限额以上个体户106户,位居六地市第3,仅次于哈尔滨和大庆。

2021年,全市共净增限额以上贸易单位125户,位居六地市的第3,在哈尔滨和佳木斯之后。其中,法人企业净增59户,排名第5;个体户净增66户,排名第2,仅次于哈尔滨。

2021年六地市限额以上净增贸易单位情况表

地市

2021年净增合计

2021年净增法人

2021年净增个体

哈尔滨市

453

195

258

齐齐哈尔市

125

59

66

大庆市

97

62

35

佳木斯市

201

179

22

牡丹江市

93

76

17

绥化市

54

52

2


限额以上单位的增加,为消费品市场增添了新的活力,也为消费品市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三)行业发展增速较快,但总量占比偏小。

2021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共实现商品销售额679.3亿元,占全省的8.4%,位列六地市第3,同比增长24.4%,增速位列六市第4;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企业实现营业额1.2亿元,占全省的3.6%,位列六地市第5,同比增长19.6%,增速位列六市第5。

三、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老年人口占比较高,消费能力减弱。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为406.7万人,从年龄结构上来看,老龄化水平较高。全市15-59岁人口的比重由第六次人口普查的73.9%下降到65.4%,而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由13.0%提高24.1%,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高于全国18.7%的平均水平,高于全省的23.2%,在六地市中排名第2。老年人居多,青壮年人口外流,进而导致消费主力的外流、消费能力随之下降。

(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不高,消费能力低。

收入水平决定居民的购买与消费的能力。近年来,虽然全市居民收入水平较快增长(2021年城镇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2020年增长7.6%和10.6%),但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仍然不高,消费能力偏低。2021年,全市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3084元,六地市中仅高于绥化,且六地市的城镇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均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47412元;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9964元,同样仅高于绥化,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是城镇的60.3%,低于全国和全省。

(三)线上吸引力较弱,本地消费外流。

随着物流配送体系的完善和消费方式的升级,加之互联网经济和电商平台的崛起,网上消费成为新的消费模式。由于齐齐哈尔市缺乏京东、天猫等自营商品电商平台,本地企业网络销售规模普遍较小,本地消费外流现象明显。全市限上单位中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仅占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3.0%,且所辐射行业较少,重点集中在医药、食品和农产品销售,知名度不高,影响力较小。

四、对策建议

(一)持续推进人才引进工作,构建集聚人口磁场。

一方面,以高校毕业生为载体,健全多元化人才奖励分配和人才激励发展机制,加强人才引进,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让在齐齐哈尔市工作的人才感受“家”的温暖,产生对“家”的归属感。另一方面,关注本地人才的培养,本地人才选择家乡就业相对稳定,要给予本地人才一定的政策,要让人才走进来,留下来。

(二)加强市场主体的培养,扩大消费品市场规模。

市场主体是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的增加市场主体数量和质量,消费品市场规模才能不断的扩大。一方面全市要引进总部企业和龙头企业,通过这些企业的带动作用,增添消费活力,激发增长新动能。另一方面,要加大对临限贸易企业培育力度,提高“个转企”积极性,通过激励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主动入统,培育新增长点。

(三)优化消费环境,促进居民消费升级。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通过持续优化消费环境,稳定居民消费信心,不断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和就业状况,提升居民消费意愿。在增加高质量的商品供给的基础上,促进居民消费升级。鼓励商贸企业实体经营与线上交易深度融合,增强线上销售对消费品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作用。进一步做大做强电商平台,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

 

XML 地图